嘉義縣政府持續針對水資源統籌規劃、加強保護,縣內第一家透過環境部補助畜牧糞尿集中資源化處理場日前正式上線,場內主要將2家畜牧場的養豬廢水集中處理,其中沼氣回收還可作為發電燃料,擴大並妥善集中處理,讓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減輕河川的污染負荷。
嘉義縣第一家透過環境部補助畜牧糞尿集中資源化處理場日前正式上線。翻攝嘉義縣政府
環保局指出,沼氣回收能作為發電燃料,結合民間多年綠能經驗的能源公司,採用工研院生物脫硫沼氣預處理技術,有效去除硫化物達90%以上,每年處理約2萬5000噸的豬糞尿水,廢水厭氧處理後,沼氣最大發電量達8萬度,約可供22個小家庭用電,以及相當4.07公頃的森林減碳效益,沼渣沼液更可提供鄰近約28.6公頃農田肥分,充分落實畜牧業循環經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環保局長張輝川表示,自105年起推動畜牧資源化政策至今,已核准通過199場畜牧場採行畜牧糞尿資源化利用措施,施灌量每年約達171萬公噸為全國第三,可節省40公斤裝台肥5號約2.5萬包,更讓農民減少852萬元的化學肥料及畜牧業者1148萬水污染防治費支出,大量減少廢水排放至河川水體,將畜牧糞尿利用於農地肥分,落實循環經濟回收氮肥。
畜牧糞尿資源化施灌量每年約達171萬公噸。翻攝嘉義縣政府
你會想看新聞 》》》》
環境部水保司副司長羅仁鈞指出,中央地方攜手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化措施目前已有具體成效,若各縣市畜牧場集中的地點都設置集中處理,收集的量多、效益就更高,回收、施灌、發電量會更具經濟規模,盼繼續與各地方合作推行。縣長翁章梁表示,與過往不同,現在很多養豬場是規模化經濟,產生的廢水、豬糞量就會很大,推動集中式處理模式,不僅減輕河川負荷,也持續透過農牧媒合土地增加施灌量,更讓原本惡名昭彰的臭(沼)氣增加畜牧業者的收入,期待拋磚引玉吸引更多業者加入利用行列。(記者林玄宜/嘉義報導)